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绝不向中国低头!宁愿裁员9000人变卖公司,也要走日本铃木老路?

2023-06-09|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一直以来,美国都仗着自身的科技霸权,对我国的科技企业进行封锁打压,其目的就是为了遏制我国的发展。特别......
白癜风治疗方法

一直以来,美国都仗着自身的科技霸权,对我国的科技企业进行封锁打压,其目的就是为了遏制我国的发展。

特别是航空领域,美国更是如此,不仅断供孤立我们,还要限制其他巨头企业与中国合作,因为航空工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重要分支。

而上世纪90年代,我国的航空工业就开始发展,凭借着自身努力和外资的帮助,我国也先后实现了卫星发射、载人航空、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甚至后来的中国空间站“天宫号”。

去年我国自主研发的国产大飞机C919,更是实现了交付,这不仅是中国航空历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更是中国制造走向高端制造的标志。

当然了,在航空领域,我国与西方工业强国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造不如买”,引进海外技术也成为了刚需。

其中我国就曾向一家英国老牌公司释放出合作的信号,但却迎来了对方的恶言相向,甚至直言:宁死不屈!

在今天这个全球化时代,跨国合作本是一件双方都共赢的事情,为何英国罗罗公司却直言不讳拒绝了中国?

罗罗公司作为英国老牌的航空公司,成立于1906年,是一家妥妥的百年老字号。

成立之初只是做汽车的设计与生产,但二战后罗罗公司接到英国空军的大量航空发动机订单,以至于走上了“军工业”道路,最后还成为了航空发动机领域的“一哥”。

但由于“不务正业”,罗罗公司也开始面临被拆分的局面。因为航空发动机研发周期长,投入成本高,二战之后,订单开始少之又少,罗罗公司一度面临经济困境。

最后没有办法,只能英国政府出手相助,把罗罗公司拆分成两家公司,一家是劳斯莱斯做高端汽车,一家是罗罗发动机公司,主要做航空发动机。

然而,来到今天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罗罗公司也面临着被淘汰的局面,因为在2020年疫情蔓延全球之后,罗罗公司营收一落千丈。

战略布局也从昔日的研发制造转变成“销售飞行时间+维护服务”,但随着大环境的不断加剧,罗罗公司连这业务都被迫暂停。

仅是2020上半年,亏损就超过50亿英镑,已经来到了破产的边缘。

与此同期,我国不断在国际上释放出航空工业合作的相关信号,也吸引了不少国际航空巨头慕名而来,想要在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捞一笔。

但经过我国的多方考究,最终还是把目光锁定了罗罗公司。一方面是因为罗罗公司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是罗罗公司当下的困境。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面对中国抛出的橄榄枝,罗罗公司却毅然决然拒绝了,甚至其高管更是放出狂言:宁愿倒闭,也不会向中国市场低头!

其实也不难想象,英国必然是知道中国人有能力把模仿变成创新,毕竟这么多年来中国都先后打破了西方眼中那些不可能,从盾构机、海底沉管技术、刹车片、液晶屏幕、交换机……

随着中国在各行各业都实现了自主研发,并且在国际舞台上再露头角,西方也开始意识到中国的实力,才会如此忌惮。

因为在欧美国家印象中,他们清楚知道,只要中国踏入这个行业,就会把该行业的产品做成“白菜价”。因为中国人谨记“先富带动后富”的理念,与西方“先富不让后富”的理念截然相反。

所以罗罗公司不愿把自己一手做大的产业技术让给中国,最终只能裁掉9000多名员工,把旗下的2家子公司转让给欧洲的企业。

当然了,我们也明白核心技术是买不了的,属于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既然西方坚持要“封锁”我们,那我们正好下定决心自主研发,毕竟压力越大,动力越大。

当初日本铃木修也曾经说过:宁愿死也不向中国市场低头,结果呢,不仅铃木品牌被中国企业收购,日系车更是被中国品牌挤压。

总而言之,坚持自主研发才是硬道理,科技无国界只是西方放出来的一个“幌子”。

特别是看到今天中国的崛起,西方企业拒绝与中国合作的例子只会越来越多,我们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走在全球化舞台上不会被绊倒,才能有自信高举国产大旗!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开化新媒体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开化新媒体 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