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白天风病怎么医治 少有人知道,蒋中正其实才是蒋介石的本名。 龟缩在台湾的蒋介石露面的时间越来越少,外界都在传蒋介石已经逝世。 于是蒋介石愤而站出来“辟谣”,参加孙子孙媳婚礼的蒋介石面上神采奕奕。 记者们这才承认蒋介石身体康健,那些传言都毫无事实根据。 但是这次之后,蒋介石也只在公众面前露过三次面。真相到底如何呢? 蒋介石将死的凶兆 1969年的一天,蒋介石及其夫人和往年一样,去阳明山官邸避暑。一路上布满了荷枪实弹的警卫人员保护他们的安全,但始料不及的车祸还是发生了。 午后的阳光从树叶的缝隙中流泻进来,撒了一地的斑驳光晕,蒋介石的车队正在公路大道上惬意地前进。 在经过一个弯道时,前导车的司机发现前方有辆公车正在停靠站牌边上下客。 由于是个大转弯,也没有注意到公车后方是否有来车,结果这时候突然有一辆吉普车从公车后面突然超车,没有丝毫减速就直接冲了下来。 对面这辆吉普车似乎没有发现蒋介石的车队也正在高速行驶中,为了避免碰上,前导车不得已紧急刹车。虽然避免了大型车祸现场,但就是这刹车瞬间,后面蒋介石所在的车猝不及防地就撞上了前导车的车尾。 而上一秒还手握拐杖,一本正经坐着的蒋介石,下一秒就猛地撞到了前面的玻璃隔板上。撞成了胸部重伤,阴囊都撞肿了,假牙更是直接从口中飞了出去。 旁边的宋美龄虽然没有他那么惨,但还是因为强烈的撞击,发出了痛苦的尖叫。不过还好后面紧跟的随行车没有紧跟着撞上来,否则前后夹击,后果不堪设想。 车祸一触即发,现场一片混乱,随后蒋介石夫妇被紧急送往医院急救。蒋介石胸口撞击伤势非常严重,心脏部位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心脏扩大,也造下了隐患。 事后,蒋经国开始着手彻查这起车祸的始末,势必要找到罪魁祸首。因为当时那辆吉普车直接高速闪过,直奔山下逃窜而去,蒋经国几个月后才查清了原委。 那辆吉普车的所属人是一位陆军少将师长,出事当天,这位师长刚刚参加完一个军事会议,便急忙命司机全速前进,开车下山。 然后就发生了这起车祸,这位师长当时意识到这一溜的车队似乎来头不小,心中极为颤抖害怕,根本没有下车,反而让司机猛踩油门,疾驰而去。 接着追查展开,这位师长和司机连忙跑到乡下,去躲避风头,但是依旧没有逃过追查。 最后,这位师长获得了撤职的处分,随后被军事法庭以“知情不报,伤害最高领袖”的罪名,判处死刑,司机也按军法重判。 祸不单行,1971年10月,蒋介石在高雄别墅度假时,又发生了肛门严重流血事件。 原来自从车祸之后,蒋介石除了经常发生心慌心悸,还经常便秘,需要借助甘油球润滑肛肠。 结果那天中午,蒋介石让随身的钱副官帮他塞两粒甘油球后,非但排不出便,反而流出了很多鲜血。 医疗小组检查后发现,原来是钱副官操作失误,没有将甘油球塞到肛肠当中,而是强硬地塞到了旁边的肌肉里面,造成肛肌溃烂,最后成大出血。 知晓事因后的蒋介石非常震怒,下令将钱副官关起来。为了避免事情泄露,钱副官被关在了官邸的禁闭室中,经历了长达5年的幽闭生活。 直到蒋介石去世后,这位副官才重获自由。宋美龄也经常谩骂,因为这个副官做事粗心马虎,才造成蒋介石肛肠经常出血。 确实,经过这次事件后,蒋介石的便秘更为严重,心慌心悸的情况也更加频繁出现。 借孙子婚礼辟谣 由阳明山车祸事故引发了一系列固诺牌效应,尿血症状的频发,抵抗力低下,什么季节都会患感冒。 甚至散步不到10分钟,蒋介石就会气喘吁吁,呼吸时舌头也不自觉地往外伸出,说话时舌头也生硬得很。 蒋介石的身体每况愈下,各种毛病也表现得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了心跳骤停的情况。 宋美龄担心蒋介石的身体不能继续对外活动,害怕由此大权旁落,自己这个“第一夫人”将会黯然失色。更是担心一旦外人知道蒋介石的身体状况,蒋家的政治地位将会一落千丈。 但是外界的声音吵吵嚷嚷,各种质疑。为了政治上的考量,身怀重病的蒋介石还是勉力支撑病体,公开露过四次面,借以消除外界的各种猜疑。 蒋介石还缠绵病榻时,美国爆出了一条爆炸性新闻。《华盛顿邮报》上刊载了一条来自台湾的电讯,硕大的标题赫然写着“台湾秘而不发丧,蒋介石确因猝遭车祸而死”。 这则新闻一出,台湾社会动荡不安,局势一时难以控制。宋美龄心急如焚,这时候蒋介石的孙子蒋孝勇准备结婚,宋美龄看到了转机。 宋美龄感慨孙子的婚礼来得太是时候了,不仅可以给当时正在生病的蒋介石去去晦气,更是可以对此加以利用,发挥出不小的政治价值。 蒋介石的身体状况当然不可能出现在士林官邸举行的婚礼,于是宋美龄按照浙江老家的旧俗,精心策划和安排了孙儿结婚向祖父祖母奉茶的仪式。 宋美龄命人将蒋介石的病房布置一新,地上铺上红地毯,又叫人搬来几扇漆黑的屏风,用作拍照的背景,前面放上两张宽大的太师椅,一切准备就绪。 随着蒋孝勇和他的新娘所乘坐的轿车来到了“荣民总医院”,宋美龄导演的这出戏紧锣密鼓地开场了。 穿戴整齐的蒋介石在侍卫们的搀扶下,艰难地坐在了太师椅上,抑制住身体的颤抖,顶着一口气坚持接受孙儿孙媳的“奉茶”。 而一旁的摄影师早就架好了照相机,镜头对准他们,在蒋介石泄气之前,抓下了一张“其乐融融”的合影。蒋介石正襟危坐,面带微笑,一旁的宋美龄衣着华贵,尽显风华。 照片一经刊登,居然立马就起到了平息谣传、安定人心的奇效。 胶带的妙用 1973年11月,蒋介石不得不接见国民党主席团,宋美龄依旧精心安排了这次大型会面活动。 “荣民总医院”紧张筹划着蒋介石欣然接见主席团成员的大型活动,但是到了接见那天,久病体虚的蒋介石居然连抬起头来的力气都没有了。 特别是蒋介石的右手,毫无支撑力,不仅不能握手,就算手搭在椅子上也会因为乏力自动垂落,宋美龄着急忙慌,不知该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蒋介石身边的一位侍卫灵机一动,给宋美龄提议了一个妙招。利用透明胶带将蒋介石的右手贴在沙发扶手上,把手牢牢固定住,这样手就无法垂落。 这个精明的办法让宋美龄豁然开朗,随后拍出来的新闻照片又一次平息了朝野的舆论和猜疑。 蒋介石第三次公开露面,是蒋介石含笑怀抱重孙女的照片刊载在台湾报纸上,这是蒋孝武女儿的周岁生日时所拍的“全家福”,让当时不知内情的众人都有着蒋介石身体很好的错觉。 实际上这张照片也费了老大劲,因为蒋介石本就是个重病垂危的病人,但宋美龄为了这张宣传照片,要求蒋介石必须将孩子抱在怀里。 还好摄影师擅长抓拍,在把孩子放在蒋介石怀里的短短几秒钟内,就拍下了这张可能引起很多轰动效应的照片,不然他们煞费苦心也是白费。 蒋介石最后一次公开露面,也是他生命终结前最难完成的一次露面。之前可以弄虚作假,但是这次美国“驻台大使”与蒋介石见面的新闻是无法作伪,难上加难。 因为美国人马康卫此次不仅是卸任前的礼节性辞行,其真实的用意也是向借此机会试探蒋介石的身体是否如外界传说那样,将要不久于人世。 这次会面时间长达30分钟,没有出现医疗小组担心的心脏骤停的问题,这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个奇迹! 这是蒋介石自从病倒以后,第一次坐了这么长时间,还要不停地回答这位“大使”的各种刁钻问题。 蒋介石心里也没底,担心应付不了局面,无法完成这次冒险接见的任务。但是宋美龄握着他的手,让他放宽心,宋美龄就在旁边充当起来蒋介石的翻译。 宋美龄精通外语,也深知美国国情,随机应变,左右逢源,在问答之间完美地完成了这次接见,夫妻俩所唱的这场双簧戏表面上是圆过去了。 不知道这位“大使”是否看穿了蒋介石的伪装,但他事后会见外国记者时,也说蒋介石身体其实很康健。 蒋介石之死 相由心生,蒋介石的病情进一步加剧恶化,正常人都能明显从他的脸上看出他的身体状况已然不佳。脸庞消瘦,双眼眼眶凹陷,行动困难,也无法站立。 首当其冲表现出来的就是右手萎缩得相当厉害,没有力气还不自觉颤抖。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得不谨遵医嘱,在医院接受长期治疗。 蒋介石虽然神志清醒,但是他的心脏病没有任何的好转和气色,每天都离不开心电图监测,因为他的心脏停跳的周期有缩短的征兆,医疗小组劝阻他不要活动。 但是蒋介石经常和医护人员争吵,不愿意只躺在病床上,宋美龄也不希望蒋介石只能在病房里待着,她特别盼望蒋介石能够回到士林官邸去上班。 他们多次提出要搬回士林官邸,最后在圣诞节的前两天,宋美龄不顾医疗小组的阻拦,坚持要回去过圣诞节,蒋介石对此也非常赞同。 于是他们固执地从医院搬回了士林官邸,在家接受治疗。只是宋美龄始料未及,这是他们在一起度过的最后一个圣诞节。 蒋介石的病情一直没有明显好转,但还算稳定。宋庆龄坚持为蒋介石四处求医,终于在朋友的介绍下,从美国专门请来了一位医师为蒋介石诊治。 这位美国医生最后给出的建议是立即进行“肺脏穿刺手术”,但此举遭到了蒋介石的医疗小组强烈反对,因为蒋介石年岁已高,不适合做任何大型手术,一旦出了事故,无人敢负责。 宋美龄不愿意放弃任何治好蒋介石的机会,将所有的砝码都压在了这个医生身上,主张进行手术。 这次的手术非常成功,但是还来不及高兴的众人很快就开始手忙脚乱,气氛极度紧张。因为手术的后遗症接踵而来,手术当晚,蒋介石就一直昏迷不醒,高烧不退。 再加上小便大出血,这次手术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更让众人紧张的是,蒋介石心脏骤停的频率越来越高,间隔也愈来愈短,众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1975年3月29日,深感自己气数将尽的蒋介石,趁着自己还有清醒的时候,便口授遗嘱,由秘书长笔录。 缓缓挤入四月,按照中国的民年说法,对病人来说危机重重的清明节来了。上午蒋经国看望父亲蒋介石的时候,他看起来神色还不错。 但那天台北显得有些闷热,下午蒋介石发了一通脾气,结果晚上蒋介石吃完维他命安然入睡,心电图上的曲线落为一条直线,再也没有了动静。 尽管在场的医护人员再怎么奋力急救,都已经回天无力,蒋介石就这样在睡眠中离开了人世。 蒋介石终究没有扛过这个祭祖扫墓、悼念亡魂的日子,死在了4月5日这个清明节里。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