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济南肝病医院 https://yyk.fh21.com.cn/hospital_7099.html 打开搜索引擎,输入“冯唐”两字。 你就会看见—— “冯唐自恋”的相关词条,扎堆出现。 这个说法并不是莫须有。 2016年。 李银河出了一本书,邀他作序。 他伏案而作,洋洋洒洒写下2480字。 结果一看,与李银河关系不大。 通篇自夸: “写作这事儿,我是老天赏饭的类型,三月桃花开,躲也躲不开。” 行文至末尾,才想起来,这是给人作序。 于是,写下“顺颂笔健”四个大字,草草了事。 这般喧宾夺主,引来不少争议。 冯唐的自恋形象也因此事,逐渐深入人心。 再往前的2015年。 朋友给冯唐找了个活儿—— 重译泰戈尔的《飞鸟集》。 一个字10元。 冯唐一听,来了兴致。 “我是中文超简诗派创始人,所写的诗歌长度,通常比唐诗七律、七绝、五律、五绝还短。 翻译《飞鸟集》,不在话下。” 秉着“力图还魂”的理念,他撸起袖子,开始大显身手。 三个月后,成功将《飞鸟集》译出。 在他的笔下,“Theworldputsoffitsmaskofvastnesstoitslover”,被译为“大千世界在情人面前解开裤裆,绵长如舌吻,纤细如诗行”。 “Thegreatearthmakesherselfhospitablewiththehelpofthegrass”,被译为“有了绿草,大地变得挺骚”。 诗集一经出版,就在文学界和翻译界激起巨大涟漪。 网友斥他“哗众取宠,亵渎经典”。 主流媒体批他“以翻译之名,行篡改之实”。 有印度读者甚至放言,要绞死他。 一时之间,谩骂声铺天盖地。 冯唐沦为跳梁小丑,受尽指摘。 出版社也以“引起了国内文学界和译界的极大争议”为由,紧急召回《飞鸟集》。 冯唐不畏人言。 甩出一张托福满分成绩单。 微博放话:“此事如此简单,我们比比英文和中文,如果你胜,我洗耳恭听。” 大伙儿显然不买单。 继而嘲讽:“托福成绩和诗歌翻译的关系,比郭敬明和文学的关系还疏远。” 事实上,冯唐在文坛一直集誉谤一身。 他的“肿胀派文学”,专攻下三路。 笔锋所向,满是风月,不知节制。 喜欢的人,捧其为天降奇兵。 不喜欢的人,斥其俗不可耐。 夹在冰火两重天之间,冯唐毫不在乎。 一如既往地“自恋”。 在《如何成为一个怪物》里,自比王小波。 《万物生长》中,借男主之口昭告天下:“我的文章,必能横行天下。” 写完《北京三部曲》之后,坦言:“这作品树在那,够后两百年的同道们攀登一阵子。” 同名小说被改编成电影时,对导演说:“希望比《阳光灿烂的日子》拍得好。” 网友骂他狂妄自负。 他缄默不语。 扭过头,在网上卖课—— “冯唐教你做个讨喜的人”。 冯唐在文学上是否有狂的资本,姑且不论。 但翻开他的履历,发现他横跨医、商、文三界,行行精通。 光从这一点,就足以证明—— 他,的确有恃才傲物的资本。 而且,常人难望其项背。 冯唐自幼聪明过人。 读书过目成诵。 写作下笔成章。 从小到大,没考过第二。 高三那年,他拿到保送北京医科大学的名额。 周围人艳羡不已。 他却不为所动,继续埋头苦读,备战“一模”、“二模”考试。 其他人都懵了。 “明明可以不参加高考,咋还这么拼?” 他回答: “因为我想考北京协和医学院,我认为它好于北京医科大学,不愿屈居其次。” 最终,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北医,攻读妇科肿瘤专业。 至于为什么选这个专业,冯唐的理由很直接: “我就是好色。学妇科,看很多的妇女,就可以改变我好色的毛病。” 学医8年。 本硕博连读。 25岁时,拿下博士学位。 行医的最后3年内,冯唐主攻的是卵巢癌。 期间,见证太多生离死别,写过太多死亡证明。 面对生命的逝去,他倍感无力,心生退意。 而当时,“下海潮”席卷全国。 斟酌再三,他决定弃医从商。 都说隔行如隔山。 但在冯唐这里,两个八杆子打不着的行业,他同样“跨”得如鱼得水。 那一年,他决定出国深造,读MBA。 短短十天,就背熟了4000个英语单词。 成功进入美国名校Emory商学院。 托福满分。 学费全免。 2000年,冯唐顺利毕业。 当时,全球顶级咨询公司麦肯锡正在招聘。 在此之前,冯唐完全不知道这家公司的存在。 也搞不清楚“为什么靠给别人出主意,就能挣到钱?” 但当时他比较穷。 一听“写一页PPT,就能卖人家2万块钱”,就来劲了。 屁颠屁颠跑去面试。 经过5轮面试的厮杀, 终于突出重围,斩获offer。 初入公司,他只是个基层咨询员。 厉害的是—— 仅6年时间,他摇身一变,进阶为全球董事合伙人。 从制药医疗服务,到石油行业。 从电子行业,再到计费系统。 样样涉足,无一不通。 但他不满足于此。 2009年。 他离开麦肯锡,进入华润集团。 工作同样做得有声有色。 短短几年,当选CEO。 在群雄逐鹿的战场上,带领华润跻身世界500强。 之后,又继续“折腾”。 入职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成为一个投资人。 久经商海浮沉,冯唐多谋善断,料事如神。 助罗永浩“3年还清6亿”的背后高人,正是他。 2018年年底,锤子科技陨落。 罗永浩因此欠下6个亿。 债务缠身之时,罗永浩找到好友冯唐,说自己想通过直播卖货还债。 冯唐听完,眉头紧蹙。 “靠赚差价来钱,太慢,至少得10年。” “我教你个办法,3年内就能还清。” 他让罗永浩利用资本市场。 先后成立“星空野望”、“交个朋友”两家公司。 再借直播造势引流,打造商业流量。 果然。 不到一年,两家公司的股权就一路高涨。 期间,甚至有5家公司出价3亿,想收购公司股权。 罗永浩还债心切,起初很是心动。 关键时刻,冯唐再次出山。 “你的目的是还清6亿,切不可急于求成。” 得高人指点,罗永浩成功扭转乾坤。 3年左右,恢复自由身。 “真还传”迎来大结局。 而冯唐,拂衣远去,继续藏身茅庐。 这不是他第一次靠战略艳惊四座。 早在2007年的时候,他就瞄准了四合院的稀缺性。 于是,果断出手。 买下一套300平米的四合院。 亲朋好友得知后,都发出嘲笑。 说四合院正在淘汰,他在做亏本买卖。 谁料。 几年之后,四合院的价格暴涨,价值过亿。 冯唐实现真正的“躺赚”。 这种前瞻性,真可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对于冯唐而言,文学只是他的副业。 从商期间,他利用闲暇时间,写了20余本书。 成绩斐然。 《冯唐诗百首》,创立超简诗派。 《不二》出版后,成为香港开埠以来销量最多的书。 《三十六大》里的一句“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流传甚广。 《万物生长》被李玉搬到大银幕。 每帧画面,都透着荷尔蒙气息,分外撩人。 《北京,北京》被拍成电视剧《春风十里,不如你》。 “秋水誓”爆红网络。 2013年。 冯唐还以年版税收入295万,荣登作家富豪榜。 有记者问他什么感想。 他云淡风轻地回(炫)答(耀): “我嘛,业余写作二十年,只是写得不业余。” 你说气不气人? 驰骋医、商、文三界多年,冯唐的厉害不必赘述。 但,你我都知道—— 这世上,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 即便是天纵奇才,也讲究自我精进。 冯唐正是如此。 学医时,他枯坐板凳8年。 除了主攻的妇科专业,还在中医内科学、精神学、法医学上下了不少功夫。 从商时,他脚不沾地。 每周工作80到100个小时。 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都在飞机上度过。 20年间,开了2万次会。 光出差的国航里程,就接近100万公里,相当于环绕地球25圈。 可,即使他这么忙,他还是会挤出时间进行文学创作—— 飞机上写杂文。 周末写专栏文章。 春节假期写小说。 就连吃饭,也在打腹稿。 完全应了他所说的:“呼吸不止,写作不止。” 对了。 游弋于医、商、文三界时,人家还不忘身材管理。 每天做100仰卧起坐、100个俯卧撑。 每周进行2-3次的长跑,及15min的高强度训练。 5km之内的路程,能走路尽量不坐车。 轻断食,也是每周连续2-3天。 体重常年控制在大学毕业时的水平。 除此之外。 他在美食、摄影、古玉研究方面,也是行家。 真是干一行,成一行。 难怪罗永浩评价他:冯唐最值钱的就是本事。 现如今,冯唐已到天命之年。 少年时代的“内心肿胀”,泄了不少。 但他依旧笔耕不辍。 有人问他,既然盛名加身,为何还要这么拼? 他一如往常,摆出一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样子: “没办法,我欠老天十本长篇小说。” 谁都知道,这是笑谈。 真正的答案,早已赫然写在他的书籍《有本事》里—— “一个人可以不屠龙,但不能不磨剑。” 功夫了得,自然能在无常的世间,用七十二变,化无常为有常。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