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东方夜莺”朱逢博:从工地走出来的歌唱家,85岁的她现状怎样?

2022-10-21|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1967年8月1日,在上海一个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弄堂亭子间,一对璧人在十多位亲戚朋友的祝福中,完成了人生最重......
云影院免费在线看最新电视剧 https://www.yunyy.org

1967年8月1日,在上海一个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弄堂亭子间,一对璧人在十多位亲戚朋友的祝福中,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喜事。

从单位借来的十几平米的喜房里,除了满书架的中外音乐书籍和摆放在墙边的二手四角钢琴之外,唯一拿的出手的只剩下两张钢丝床和一个木头桌子。

不过这丝毫不影响二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红彤彤的“喜”字把每个人的笑容都称得十分温柔,所有的一切,包括停留在窗台上的一千落叶,都在祝福着这对新人。

新娘是著名歌唱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朱逢博,新郎是她的老师施鸿鄂。

01

“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

1937年,朱逢博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名水利工程师。

受家庭环境影响,小小的朱逢博从小就喜欢理科,画了一手好图纸的她立志要当一名建筑师,设计出最美的亭、台、楼、阁。

18岁那年,她如愿以偿地考入家乡山东济南的同济大学建筑系,一学就是整整6年。

建筑行业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工作环境即危险又辛苦。

可朱逢博最不怕的就是辛苦,加上她学习努力,图纸画得又快又精准,得到了很多在工地上实地学习的机会。

在工地上忙得团团转的朱逢博,闲下来一得空,就喜欢唱唱歌吊吊嗓,工友们也爱听她唱歌,久而久之,她的美名便在工地上传开了。

有一日上海歌剧院来工地上慰问演出,工友们都起哄让她也上台唱一首,给工地争争光,在万众期待的目光中,朱逢博不好推辞,便亮了一嗓子。

具体唱的是什么歌,朱逢博早就不记得了,不过这首歌却改变了朱逢博一生的命运。

她悦耳动听,清亮婉转的嗓音,让上海歌剧院的领导们久久难以忘怀。

先是派了几个专业的演员带着小逢博来剧院参观了几次,见她也展现了对歌唱的兴趣后,便一纸调令直接把小姑娘给“挖”来了。

那年朱逢博23岁,她没有拒绝,因为她说:“我甘愿做祖国建设的螺丝钉,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

就这样,准备在建筑行业大展拳脚的朱逢春,开始学习,如何成为一名歌唱家。

02

严防死守男同志靠近她!

初来乍到的朱逢博被安排进音乐学院系统的学习声乐。

年龄偏小,长相乖巧讨喜的小姑娘,很快便引起了学校男孩子的注意,而被院领导“重点培养的小天才”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集中一切精力,尽快提高歌唱水平”。

就这样,院领导加上整个表演团开启了“朱逢博保卫战”!

平时下了课,朱逢博被命令回院的集体宿舍与三四个同伴一起睡;星期天和节假日尽量不出去玩,和团长、队长回家继续交流学习;

晚上在剧场如果有演出,整个团都会等她散场后一起坐大客车回宿舍……

领导们孜孜不倦地,和朱逢博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三十岁前不要结婚!”。

03

少女怀春

如此严格的学习环境下,朱逢博成长的速度十分喜人,

她主演了《红珊瑚》《刘三姐》《社长的女儿》《嘉陵江怒涛》等多部歌剧,

成功地塑造了多个大仁大义,聪慧机智的女性形象,生动灵气,惟妙惟肖。

很快,她迎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角色,担任芭蕾舞剧《白毛女》中喜儿一角的主唱。

她先使用清澈的嗓音,将少女时期喜儿那种美丽天真,勤劳纯洁的无忧无虑形象诠释得十分到位,

又将父亲惨死后,受到黄世仁家残酷虐待,以惊人毅力苦熬岁月的后半生用悲壮慷慨的歌声演绎得令人几乎声泪俱下。

那感人肺腑、荡气回肠的歌声,成功将女主人公一生的起起伏伏烘托得淋漓尽致,

其中的《喜儿哭爹》唱段,成功地将朱逢博推上了中国歌唱女演员的顶峰,无人可超越。

朱逢博可以短时间内在事业上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功,逃不开一位老师的谆谆教诲,朱逢博的老师也就是她日后的丈夫——施鸿鄂。

说起来施鸿鄂与朱逢博的人生,其实是戏剧般的相似。

从小就极具音乐天赋的施鸿鄂,梦想着当一名指挥家,他想用手中的指挥棒,操作上百人的交响乐队,完成一场又一场华丽的音乐厅演出。

不过怀揣着指挥家梦想的施鸿鄂,却考进了音乐学院成为了一名歌剧演员,

在校期间他不断地钻研自己的歌唱事业,为了提高歌唱水平,施鸿鄂远赴索菲亚,在保加利亚国立音乐学院跟布伦巴罗夫教授学习声乐。

直到28岁,他才手捧第八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古典声乐比赛的金质奖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精通古典美声唱法,温文尔雅的施鸿鄂就这样,在日常教学的点点滴滴中,获取了朱逢博的芳心。

可他一开始对朱逢博的态度并不是很好,因为觉得非科班出身的朱逢博要来唱歌这件事情简直是儿戏,所以连回答她的疑问都透露着随意的敷衍。

固执的小姑娘也不放弃,越是被轻视,越是要努力给他看!

有一次,朱逢博学习了一种新的唱法想要展示给施鸿鄂看,没想到才听了两句,施鸿鄂就摇摇头转身离开了。

她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够,远远达不到施鸿鄂的要求,所以她没有黯然神伤地离开,

反而时坚持留在原地等待,等待施鸿鄂能给回来给出她一些建议,哪怕只是小小的一条建议,对她来说都会是受益良多。

一等就是几小时,在看到折返的施鸿鄂惊讶的眼神时,朱逢博就注定在这场博弈中赢了。

她不仅赢得了老师的尊重,也赢得了施鸿鄂的真心。

朱逢博小心翼翼地隐藏着自己的爱意,可爱情和感冒一样,是藏不住的。

她时常情不自禁地盯着施鸿鄂看得入神,偶尔也能从男人温和的双目中看出一丝热恋的回应,不过她不敢深思。

终于,她30岁了。

1967年7月26日,施鸿鄂收到了一封信,娟秀的字迹写着“今晚十一时在排练厅楼梯口等我。”下面的落款是一个“朱”字。

施鸿鄂既期待又害怕,他不敢相信这封信是朱逢博写给自己的,是那个温柔贤惠,美丽动人的朱逢博,自己一直偷偷喜欢的朱逢博。

那晚的十一点,下雨了,雨滴像鼓点一样敲击着两人忐忑不安的心,直到见到对方的面庞,两颗悬在半空中的心才回到原位。

朱逢博哭了,流着泪和施鸿鄂宣布,“我今天约你到这里来,是为了向你明确表示,我已决定在八月一日和你结婚。”

朱逢博将手中的手帕捏得皱皱巴巴的,这个倔强的小姑娘没有给自己留任何一条后路。

要不,5天后结婚,要不,彻底不见。

施鸿鄂被突如其来的惊喜,冲击了头脑,在原地许久都不能动弹,握紧又松开,握紧又松开,握紧又松开麻痹的手掌,最终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张开双臂怀抱住了他心爱的姑娘。

一个是民歌天后,一个是美声王子,他们是那么的相似又是那么的不同。

没有月桂树下的海誓山盟,没有湖边小桥的互诉衷肠。

只有两个人,只有相伴余生的平平淡淡,细水长流和琴瑟和鸣。

他们用歌声表达爱意,用时光承诺终生。

04

中国夜莺

成家后没多久,双人生活变成了温馨的三口之家,活泼健康的小宝宝“施劲”加入了他们的小家庭。

不过小施劲的运气绝对算不上好,因为那几年,正是朱逢博最忙碌的时期。

1976年,退休后的西哈努克亲王来访北京,

领导为了给这位中国的好朋友一份礼物,给朱逢博打电话,让她准备准备,送上来自中国最优美的歌声。

那两年,朱逢博为了祖国的外交事业,几乎定居北京,没有回过家。

在北京居无定所的日子里,幸好有在北京的好姐妹李谷一收留她,

她回忆说,“李谷一常常给我炒点小辣椒吃吃,一开始还叫我老师,后来熟了以后,就叫我大姐了。”

1977年,她随团访问加拿大,用法语为加拿大领导献唱了一首《流浪的加拿大人》,

这首歌是以加拿大魁北克反抗殖民运动为背景创作的,饱含浓浓的民族情怀,短短几分钟,唱哭了许多加拿大领导人。

加拿大领导惊叹于朱逢博的法语水平,问她是否有留学的背景。

朱逢博只是谦虚地回答,“都是因为唱歌而学的。我也是因为领导坚持鼓励我唱,我才唱下去的。”

1985年,48岁的朱逢春在民族唱法的钻研中陷入了瓶颈,她已经完全掌握了这片领域。

既然长度已经无法延伸,那么就拓宽它的幅度吧。

于是,上海轻音乐团诞生了,

朱逢博成为了中国大陆第一位流行音乐的演唱艺术家,不仅仅自己拥有超凡的成就,还带出了例如丁一凡、钱慧萍等优秀的徒弟。就连香港演员林峰也是她的徒弟。

丁一凡说她最幸运的就是遇到了朱逢博这个好老师,听朱逢博讲课最大的感受就是逻辑清晰,技法、唱法都有据可循。

钱慧萍更是直呼朱逢博为“老娘”,可见她们对朱逢博老师的感情,已经超越了师徒情,更像是一种母女深情。

她短短的40年从艺生涯,演唱了800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如《白毛女》《美丽的心灵》《金梭和银梭》《橄榄树》《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弯弯的小路》等等。

1986年至1999年她先后被日本、德国、奥地利、美国、等国家授予杰出艺术家奖、世界艺术家终身成就奖、并被列入《世界名人录》《世界100位艺术家风云人物》。

05

永恒的陪伴

直到从上海轻音乐团退休,她终于可以与丈夫过上平淡的家庭家庭了。

突然空闲下来,二人一开始还有些不知所措,从小就独立的儿子也成了家搬离了自己的视线。

好在她与丈夫都喜欢狗,她们先后一共养过两条狗,可不知道为什么,与朱逢博相比,狗和丈夫施鸿鄂要亲密许多,有一日,丈夫外出演出,朱逢博一个人在家,狗竟然不吃饭。

这让朱逢博的心灵很是受伤,甚至和朋友抱怨:“平日里我和丈夫在家,托尼都是围着丈夫转,不是让他抱着,就是舔他的脚。”

2008年的一天,71岁的朱逢博本以为这会是和平时一样,再普通不过的一天,

没想到,最心爱的丈夫,却突然心脏病发作离开了自己,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施鸿鄂的葬礼上,朱逢博几度哭到不能控制,她无法接受丈夫已经离开的事情,也不忍心将丈夫的骨灰丢弃在冰冷的灵堂里。

所以,她将丈夫的骨灰带回了家,在客厅中央支起一张桌子,安安稳稳地将丈夫安置在身边,仿佛二个人从未分开过。

这一放,就是整整14年。

06

清澈如初

朱逢博如今依旧过着“与丈夫陪伴在一起”的二人世界。

她说她不在乎咖啡喝多了睡不着,反正睡眠也不好,所以天天都喝好几杯;

她说她不爱吃蔬菜,就爱吃肉,所以经常煎牛排;

她说她年纪不到时候,身不需要人伺候,所以不让阿姨做饭,全都自己动手;

她说,她不孤单,因为有这么多的学生和歌友们的陪伴,所以活的很惬意。

孝顺的儿子施劲今年也50多岁了,为了更好的照顾母亲,搬来了母亲身边,同住在一个楼道里但是不同屋,既方便照看,又给了天性爱自由的朱逢博足够的个人空间。

“儿子、媳妇从来不干预我的生活,只是每天买些吃食过来,我很自由……有时怀念学生时代,还是有点想做建筑师啊!但是,做了一行就要爱一行,还是要认真啊!”

这是84岁的她的生活,肆意而妄为,热烈而平淡。

今年在东方卫视播出《东方经典之夜》精品文艺晚会上,观众们很高兴可以看到朱逢博老奶奶迈着依旧硬朗的脚步登台唱歌,也很荣幸可以再次听到《金梭与银梭》这首经典歌曲。

“中国夜莺”的嗓音比以前要更加饱满,好像充满故事,却又清澈如初,高亢嘹亮。

多么希望岁月可以继续善待这位,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歌唱事业,奉献给祖国建设的老人家,让她可以悠哉的,没有顾虑的,自由的在艺术的世界里享受美好的人生。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开化新媒体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开化新媒体 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