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6282影视免费看大片 https://www.6282.xyz 引言 1992年5月,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拜访了江山市界牌乡,看着熟悉又陌生的故乡,老人不禁泪洒故土。这名老人就是解放前赫赫威名的“军统杀人王”毛森。 距离毛森定居美国已经时隔近30年,84岁的老人终于踏上心心念念的故土。犹记往昔峥嵘岁月,他曾在故乡的江郎山石壁上题词:“忍令上国衣冠沦于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势要将侵华日军杀个片甲不留,一片赤诚之心唯向祖国。尽管如今物是人非,毛森的爱国心却如磐石一般从未转移。 池鱼思故渊,游子归乡仿佛天经地义。1992年,毛森再次在石壁上题词,颤抖着写下:“谢谢亲爱的乡亲们!”几个大字。自此后,毛森毕生夙愿以偿,然而毛森的故事却依然流传着。 身份转变加入军统 毛森出生于一个贫苦之家,本名毛鸿猷,在家中行三。由于家境贫寒,父母务农,直到后来家道中兴,才送15岁的毛森上了学。出生在小乡村的毛森不满足一辈子留在乡下当个农民,因此读书极为刻苦,成绩十分要好。小学毕业后,毛森用了同乡毛善森的文凭读了师范。 1930年,毛森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当了一年的小学教员。面对一群小学娃娃,毛森实在提不起兴趣,不愿屈居于这样安逸平凡的位置。 当时正逢乱世,想要出人头地只能以命相搏。毛森怀着一腔壮志,转而报考了浙江警察学院,开始自己的从警之路。就在这所学校,毛森遇到了改变他人生轨迹的贵人——毛人凤。 彼时的毛人凤是时任浙江警察学院政治员戴笠的手下,颇受信任。毛人凤听闻学院内有一名叫“毛善森”的学员,心中颇为奇怪。原来,真正的“毛善森”是毛人凤的本家兄弟,可现在的“毛善森”却是个冒牌货。 毛森被毛人凤发现顶替身份的事情后,并未慌张,反而十分坦然地向毛人凤道明了事情的原委。毛人凤见毛森气度出众,而且两人同为江山人,对此事并未追究,仅仅让毛森改了名字,打算将毛森培养成自己的手下。 这简直是天赐良机。要知道,戴笠名义上作为浙江警察学院的政治特派员,实际上却派遣手下毛人凤等人担任学校的各类要职,暗中成为了学校的掌权人,作为戴笠手下的毛人凤无疑是掌握实权的军统人。 面对毛人凤的招揽,毛森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从警校毕业后,毛森被毛人凤送往特训班,后来加入了军统前身——复兴社。 从这时开始,毛森抛去了教员、警察这类身份,从此踏上了追随军统的道路。他正式舍弃了:“毛善森”这个名字,成为了后世令人又敬又恨的军统杀人狂“毛森”。 孤身入闽初显身手 1933年,刚投身军统的毛森就接到了戴笠亲自下达给他的任务,派去福建监视驻闽部队。 当时蔡廷锴、蒋光鼐等人率领19路军,公开与蒋介石决裂,在福建成立了反蒋政府。蒋介石怒火攻心,意在调遣十万大军开展围剿行动,又担心原驻闽部队异动,于是将监视的任务交给了心腹大将戴笠。 戴笠派发任务时对毛森说道:“你的任务是监视福建的军队,一旦当地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禀报给我!” 面对紧张的局势,福建的战事一触即发。蒋介石想要顺利剿灭叛军,稳住当地军队便成为了首要前提,而张殿基也成为了此役的关键人物。 驻军浦城的张殿基率领独立45旅,手握重兵。此外,当时与浦城相邻的建瓯、龙溪、邵武三地驻军,都与张殿基有关。一旦毛森成功拉拢张殿基,蒋介石的军队便没有了后顾之忧。 毛森清楚,名为监视,可若他当真选择袖手旁观,这场战事迟早会发生,并且波及到他的前途。于是毛森心中有了计划。 1933年,毛森以军事杂志记者的身份,来到了浦城。初来乍到的毛森,四处打听门路,终于求得了一个面见张殿基的机会。这便是毛森此行的目的——招降张殿基。 毛森自幼在浙江长大,比邻福建省,因此对于福建的风土人情以及语言习惯都比较了解。利用这些优势,毛森刚到浦城,没用多久便和当地人打成一片。 功夫不负有心人。毛森经过多番运作,终于得到了一个面见张殿基的机会。他假借谈生意的名义,接近了张殿基。 见到张殿基的第一面,毛森就拿出早已备好的重金献给张殿基,接着神色神秘地说道:”张旅长,我老板有一笔大生意要和你谈谈。” 张殿基见毛森出手阔绰,好奇地问:“你老板是哪位神圣?” 毛森悄声说道:“一位头戴斗笠的先生。”这话说得没头没脑,然而张殿基并不是蠢人,他立刻反应过来,毛森口中的大老板不是别人,正是蒋介石的心腹——戴笠。 毛森接着说道:“蒋委员长大军已经集结完毕,就待一声令下,便能踏平闽省,我想,张旅长一定明白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 张殿基并非愚人,审时度势的本领也是一流的。除此之外,对于毛森的这一套手段,他叹为观止,“先许重金以利诱,再搬出后台以威逼。真是好手段!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就这样,张殿基不仅归顺了蒋介石,并且同毛森也成为了好友。毛森不费一兵一卒,只身入军营劝降张殿基,令戴笠甚至蒋介石都不禁侧目。这也成为了毛森以后荣华富贵加身的起点。 秘密抗日险象环生 福建一战成名的毛森不出意外受到了戴笠的重用,被委派在福建省福州警察局特警组主任。手握实权的毛森在政治场上长袖善舞,与许多名人交流甚密。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国内对日军侵华的行为十分不满,不管立场如何,党派如何,全民族团结一心集体抗日。 毛森也被戴笠紧急召见,命他尽快组建一支军事力量,为抗击日军做准备。 收到命令后,毛森十分积极,开始到处招兵买马。因为身为中国人,他同样愤恨着罪恶罄竹难书的日军。 然而,毛森组建队伍的任务却遇到了阻碍。这个阻碍不是来自别的地方,而是他的妻子——郑彩耀。原来,郑彩耀趁着丈夫不注意,偷偷将6000元军饷全部给了娘家人挥霍一空。 来自妻子的背刺令毛森大发雷霆,他当即就和郑彩耀划分界限,只道:“道不同不相为谋。”两人就此离婚。 1938年,戴笠再一次委派毛森为杭州情报局站长。正是这份工作让毛森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夫人,也正是这份工作令戴笠暗中招惹来了杀身之祸。 毛森接到戴笠的任务后,很快就开始了在杭州搜集情报的工作。为了掩盖自己的特工身份,他时常需要将真实面目伪装起来。 为了让自己出任务时的身份更合理,毛森调任了机关内的一名女特工与他做搭档。在一次次惊险的任务中,共同出生入死,毛森和这名叫胡德珍的女特工相爱了,并许诺终生。 正值国家风雨飘摇,危急存亡之秋,这对有情人决定抓紧一切时间,举行婚礼。然而噩耗还是发生了。 1939年1月18日,毛森被日军抓捕入狱。 原来,自从毛森来到杭州后,暗地里不知传递了多少情报,粉碎了日军许多阴谋,捣毁了不少日军据点。抓狂的日军找不到暗中搞破坏的人,于是病急乱投医,没有证据到处抓人。 毛森被捕入狱后,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死死守住防线,从未透露有关任务的半个字,坚称自己只是个普通商人,对一切都毫不知情。 狱中的等待是如此煎熬,可毛森并没有放弃希望,因为他知道,组织一定不会辜负他的信任。 事情如毛森所料,自打他入狱以后,妻子胡德珍四处奔走,为营救计划出谋划策,花费重金找人将毛森保释出狱。同时,重庆方听说毛森入狱的消息后,也不断向日方施压,让日军释放毛森。 日军无法,只能放人。自此之后,日军仿佛盯上了毛森一样,暗地里监视着毛森的一举一动。 身处风暴中心的毛森为了安全起见,只好暂停了亲身刺探情报的活动。然而,毛森自己没有找麻烦,却被麻烦找上了门。 1941年,毛森再次被日本人抓捕。原来,毛森手下的一支小队不慎被日军抓捕,面对日军的严刑拷打,屈打成招供出了毛森的名字。 第一次抓捕时,毛森的身份还是保密的,因此得以保释。第二次被捕,日军已然清楚毛森的特务身份。 然而正当毛森以为自己死路一条时,却没想到日军并没有处死毛森,反而以礼相待。原来,日军以为毛森在军统内地位很高,企图通过软化手段,扭转毛森的立场,让他为日本卖命! 明面上,毛森装作一副犹豫不决地动摇模样;暗地里,毛森积极寻找方法联系在外的妻子胡德珍,让她先稳住情报工作,在寻找救人的出路。 1944年元旦,毛森又一次在同事的接应下,成功逃出日本人的魔爪。 名利双收大肆捞金 1945年抗战胜利后,戴笠破格提携毛森为东南特区指挥官,时授军统少将。在上海,毛森也迎来了人生中名利双收的顶峰。 1945年9月,毛森负责在上海处理“汉奸”问题,收缴汪伪手下汉奸的财产。人尽皆知,这是一个肥差,即便毛森在家躺着,也有源源不断地钱财落入囊中。 不过毛森并没有懈怠抓捕汉奸的工作,而是十分尽职尽责地抓捕了500多名卖国贼,将他们一网打尽。 这些汉奸全都富得流油,财富惊人。在此期间,数不清的黄金白银和房产股票流入毛森的口袋中。毛森的部门也成为当时最富有的一个部门,就连最寻常普通的职员,也能开得起汽车。 但事实上,毛森非常清楚财不外露,枪打出头鸟的道理。毛森特意告戒了自己的手下,不许大摇大摆地炫耀收缴来的财富,尤其是不能在其他部门面前招摇,以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毛森没有为突如其来的巨富迷惑失去理智,他还不知道,还有一件名利双收的美差在等着他。 1946年4月,“棉纱”“面粉大王”荣德生遭劫匪绑架的事情登上了报纸头条。荣德生最为振兴民族产业的领头人,在国内非常具有声望。绑架的消息一经登报,便迅速引爆了舆论。蒋介石震怒,委派了毛森将此事调查清楚。 毛森接下任务后,联系上了荣德生的家人,他们已经准备了50万美金,将荣德生赎了出来。 毛森怎么可能就这样放过拿上赎金不知在哪里逍遥四方的绑匪,他命令自己的情报人员注意最近有谁大发横财,无比禀报给他,毛森势必要将劫匪捉拿归案。 两天后,毛森在上海的旧部来报,称发现淞沪警备司令部的王晋唐似乎一夜暴富,花钱大手大脚,口袋中甚至有黄金。手下还说到,与王晋唐市场厮混在一起的一个混混刘瑞标身上背着抢劫犯的前科。 这些看似寻常的小事,组成一起就成了可疑的巧合,指向隐藏的凶手。 毛森心中逐渐有了答案,但他深知这件绑架案背后肯定不止藏着这两个人。于是毛森命令不下继续跟踪这两人。没过几天,部下就禀报毛森,找到了刘瑞标等人的具体住址。 毛森大喜,亲自带人前往刘瑞标的住所。毛森当然不是专门为了抓人去的,更重要的是亲自审问。毛森多年的特工与军统生涯,让他掌握了不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审讯手段。 意料之内,毛森的出现打了刘瑞标一个措手不及。经过严刑拷打,刘瑞标对于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并且一字不落地供出了自己的同伙14余人。 全部主犯从犯的名单轻松到手,剩下的抓捕行动就已经是板上钉钉地事情了。毛森当即下命令,将抢劫犯全部捉拿归案。 历时十几余日,毛森顺利侦破荣德生被绑案,受到蒋介石与戴笠的大肆表扬。蒋介石甚至给毛森发了5万美元的奖金以作鼓励。 对于毛森而言,这5万美元不过尔尔,最重要的时来自顶头上司的赞扬。这也令毛森的名望达到顶峰。 不仅是蒋介石,社会各界人士对于毛森的破案表示赞誉,荣德生更是亲自登门,给毛森送上谢礼。 名利双收的毛森还被蒋介石任命为上海市警察局局长,可谓是春风得意。 心狠手辣人屠再世 毛森此人在军统内部可谓是令上司欣喜,令下属惧怕的一个人。曾与毛森共事过的人,都会对毛森展现出的蓬勃野心感到心惊。 见过毛森的人,一定会感到惊讶,因为与毛森的冷血狠辣手段相比,他本人长相十分文质彬彬,气质更加类似一名儒雅随和的教师。可谁都清楚,毛森文雅外表下掩藏着的是疯狂且野心勃勃的本性。 作为军统,毛森能力非凡,为上级排忧解难。作为蒋介石的得力大将,只要蒋介石发令,毛森一定会准确无误地实施,无论任务地内容是何。因此,毛森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屠杀了500多名共产党人。还被取了个外号“杀人王”。 1945年,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将国民党逼至绝境。就在人民解放军要解放全上海的前夕,身为上海市警察局局长的毛森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处理狱中的所有政治犯。 名义上是政治犯,其实是一切反对国民党统治的进步人士,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共产党人。这一夜,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夜,注定是血色是一夜,注定是毛森犯下罄竹难书的罪行之一。 这一夜,毛森将狱中400多名共产党人屠杀殆尽,仅剩几十余人侥幸得以幸存。毛森踩着共产党人的尸骨,连夜逃离了上海,前往了厦门。 1949年,任命解放军一路势如破竹,意在解放全中国,于是决定渡海前往厦门。潜逃在厦门的毛森刚被蒋介石任命为警察局局长,就有一次不得不避开人民解放进的锋芒,一路追随蒋介石逃往台湾。 军统内斗逃出台湾 毛森追随蒋介石来到台湾后,生活过得并不如意。无他,跟随蒋介石一同来到台湾的人太多了。无论是比出身还是比资历,毛森都无法与其他勋贵子弟相提并论。 再加上远渡台湾一事太过匆忙,毛森并未来得及将自己在大陆的财产转移到台湾来。毛森子女众多,不得不从锦衣玉食落到一个食不果腹的地步。 最落魄的时候,毛森不得不厚起脸皮向毛人凤借贷以供养家。对于毛森而言,掌握过权力的滋味后,是很难再甘心过着平凡的生活的。 毛森对于穷困潦倒的现状并不满意,就在这时,毛森想起了自己还是上将时,曾经与美国人有过密切的联系。 就这样,毛森在台湾再一次联系上了美国人,通过与美国人的武器均被资助,慢慢壮大了自己的实力,再次在台湾的政治场上站稳脚跟。 然而台湾的局势十分错综复杂,蒋介石有意退居二线,把自己的实力全部移交给儿子蒋经国。蒋经国便把注意打到了毛人凤何毛森手中的势力上,“太子”要立威,打压的却是忠心耿耿的老将,实在是令人心寒。 毛人凤对于蒋经国的所作所为非常不满,他直接拒绝了蒋经国接受自己的情报机构。然而,毛人凤终究是斗不过蒋经国,最后气得喘不上气,没过多久就得肺癌去世了。 毛人凤一死,蒋经国的下一个目标就落到了毛森头上。毛森对于军统内的内斗感到十分厌倦,他清楚蒋经国背后肯定有蒋介石的支持,自己是无论如何也敌不过的。 这时,毛森的儿女们已经各自成年,前往美国留学。毛森干脆从台湾逃往了美国,自此何妻子在美国长居。 忧国还乡了却夙愿 毛森在美国度过了自己的晚年生活,远隔祖国万里。在美国的年岁里,毛森无时无刻都在思念祖国。 他不允许自己的子女在家里讲英语,要求每个人必须说中文。每逢中国的传统节日,毛森都要按照中国的习俗庆祝春节、端午、中秋等。 对于毛森而言,回国探望是他余生最大的愿望。然而,当时的中国对于外宾管理非常严格,毛森始终没有机会回国看一看自己的故乡如今的变化。 尽管如此,毛森依旧选择通过信件的方式,与国内取得联系。在与相亲的通信中,了解祖国方方面面的变化。他曾经大力赞扬过邓小平的治国理论,认为中国交给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一件非常正确的事情。 1992年5月,毛森回国的申请终于得以通过。经过长途跋涉后,他携妻子在上海机场落地。稍事逗留后,便前往了自己的家乡江山市。这个县城是毛森人生的开始。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如今游子终于归乡,当初的故人却早已不在,命运不免令人唏嘘不已。 毛森看着物是人非的故乡,默默流泪。只有祖国,只有故乡,才能慰藉他这一颗风雨飘摇了几十年的苍老的心。 实现了人生的夙愿后,毛森的一生也落下了帷幕。可他的一生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谈资,而是真真切切在历史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笔。 结尾 毛森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从贫穷的小村落踏上了军统的道路。他曾经历过背叛,也求得了知己;他曾拥有过荣华富贵,也曾经穷困潦倒;他犯下数不清的罪孽,也全心全意保卫过自己的祖国。 纵然身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毛森的爱国心却始终如一。1992年,这位老人终于获准踏上了心心念念的故土,了却毕生夙愿。8月,毛森在美国病逝,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在想念遥远的祖国。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