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手机TV在线看最热影视 https://www.shoujitv.org 当前全球动荡不安,俄乌冲突后,全球供应链遭受了不小的打击。北约对俄罗斯的制裁也让全球化几乎走向了终结。 全球格局正从单一规则向多极世界转变。 冲突、制裁,将严重破坏能源和农产品的供应链系统,推高小麦价格,天然气以及高油价。疫情对供应链的限制,导致全球原料和运输成本大涨,并且不断出现各种贸易壁垒。 这将迫使产业变革。 看明白上面,再说通胀。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供需关系,所有模型都是建立在这两者平衡之上的。供给的基本规则就是,发生短缺时候,物价就会上升。 而实际上,当宏观经济中总供给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意味着“滞涨”的发生——经济停滞(反映在真实GDP增速放缓或者降低)+通货膨胀(物价水平上升)。 1967年以来,美国发生过7次类似通胀。 其中,70年代恶性通胀是典型的供给端驱动型通胀。70年代伊始,延续了20年的低通胀被打破,为了安抚市场,尼克松宣布工资和部分生成资料的价格实施90天的限价期。 美联储也同步实行了紧缩性货币政策。 90天后,确实见到了效果。随后,尼克松政府又将价格冻结扩大了范围。那时候,企业如果想调整产品价格或员工加薪,都必须得到许可。 但即便如此,通胀仍在继续。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欧佩克对美禁运石油,油价暴涨四倍,相关制品直线上涨,同时带动非能源商品价格暴涨。 1974年,全球通胀率创下历史记录,达到16.4%。 物价暴涨背景下,美国失业率上升到了9%。为刺激经济,美联储不得已放松银根,在此后的几年里,美国经济陷入了高通胀、高失业率怪圈。 第二次石油危机。 伊朗70年代末爆发革命,石油出口完全停滞。这引发了第二次石油价格暴涨。油价一年内从13美元/桶暴涨至32美元/桶。原油进口国的经济陷入滞胀,西方发达国家的通胀再次加剧。全球通胀率最高时一度达到了16%。 70年代最后两年,美国通胀率持续在两位数水平。 后来,卡特加息至20%,迫使美国经济硬着陆,这才平息了。后果是,美国经济陷入停滞,失业率保持在10%以上。直到1982年,恶性通胀才被抑制下来。 十年经济停滞,代价极为惨重。 恶胀后是恶缩。对于信用经济体,或者债务经济体,通缩是最痛苦的,这不利于经济发展与去杠杆过程的。用费雪的债务—通缩逻辑来解释更为恰当,过度负债和通货紧缩是互相作用的。 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尚未偿付的债务价值更高了。 如果初始的债务规模足够大,使得债务清偿引起的价格下降速度远大于所减少的名义债务时,虽然部分名义债务得以清偿,但是由于价格下降,尚未偿还债务的真实规模会上升。 这样,个人减少其债务负担的努力反而加重了债务的压力。 这也是20世纪,大萧条发生的根本原因。Fisher计算了大萧条期间美国社会的债务变化情况,进一步验证了他的理论。根据计算,到1933年3月,由于价格的下降,整个社会的真实负债比1929年初大约上升了40%。 恶胀后是恶缩,最终走向大萧条。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